Archives

大腦可塑性

常常有學生問,為什麼我們只進行身體半邊的動作? 做完後感覺兩邊不諧調,會想要兩邊都做。

《摩謝 費登奎斯》本人年輕時踢足球膝蓋受傷,30多歲時,舊傷復發,讓他必需躺在床上好幾個星期,但有一天他突然發現,原本沒事的膝蓋突然開始痛起來,而原本受傷的膝蓋卻變好了一些,這讓他了解到左、右半邊大腦會自動相互幫助和學習的能力。因此與其開刀(醫生說只有50%可以成功的機率)。這讓他開始用不同的方式始用受傷的膝蓋,發現藉由改變習慣模式,他可以用無痛的方式繼續使用受傷的膝蓋。

讓身體半邊進行動作,左、右邊身體會產生非常大的差別,左、右大腦於是會自動開始整合,將做過動作那一邊的學習效果傳輸到另一邊。moshe 深信人類大腦的能力,以大腦的特性來學習,效果既快速又有效率。

猴子模仿動作與學習

【莎夏中國Diana 訓練師,費登奎斯兩天工作坊,線上翻譯】20201023

為什麼【費登奎斯】教學不做動作示範?

這次Diana工作坊是針對希望透過【費登奎斯】幫助個人成長,而非想要成為專業的費登奎斯老師的人而設計的課。課程中,學生提到希望老師能示範動作,這樣會比較知道如何進行動作。

老師回答《摩謝 費登奎斯》博士說過 :「猴子模仿動作與學習的差別。」

猴子模仿動作是往外的一個學習,只是做出動作的外形,沒有內在的過程;但費登奎斯想提供的學習是一個讓你往內的過程,沒有對或錯,你透過你的感覺、感官、思考等內在的過程,執行出你認為你了解的動作,從中看見自己的習慣(思考、心理… 各個層面),有機會解除限制自己的習慣,因而在進行動作的過程中,自然而然,漸漸地隨著你的了解,越來越做出”對”(符合人類骨骼肌肉架構)的動作,因而更整合,人格更成熟。如果只是像猴子模仿動作,這個內在成長的過程就會被省略,就不是學習。

所以我們才會不示範動作給學生模枋,因此也同時省去讓學生覺得自己不夠好或是比較的心情。經由這樣給予學生探索,沒有對或錯,經驗進行動作的過學,學生更認識自己,更發展自己。這更彰顯出【費登奎斯】教學系統的用心和價值。

 

動作做不來,只是你的一個習慣想法

ATM—Continuation PDF102/7

當動作做不來,那只是你的想法的一個習慣(習慣想法),不是任何做不到的理由,而是重新組織自己

In other words, most of the things we say can be done, can’t be done, it’s only a

question of habit of thought. See? Once you make your configuration of the body

amenable to changes to what you are used to, then all … all the things that can be

done, cannot be done, is just a futile sort of …. It means the organization is bad;

that’s why you can’t do it. It’s not because you are silly. It’s not because you have a

bad body. It’s not because you have a bad heredity, but if you arrive to the age when

you can come here of your volition, you are good enough to do it, provided you

reorganize yourself.

You can see that we limit ourselves to one part of space, to one direction, don’t think

of the back, don’t think of the pelvis, don’t think of this, don’t think of that, and then,

of course, with a part of ourselves, we cannot accomplish what we can do with our

entire self.

By the way, just to make you feel that in the other things, the things we are talking

about, transference—it means in emotional things—we do exactly the same thing.

We limit something as impossible—as uninteresting—as this is not involved in what

we are doing and then you’ll find that, in fact, this limits our ability to enjoy and be

playful about a thing. It stops being playful because you’ll find the place where it

hurts and it makes such a tremendous effort and then anxiety and fear that you are

going to break yourself—something’s going to happen which will destroy your …

your respect to yourself. So you … you … you stop doing or you do it in a funny

way and avoid doing it, but it’s not essential.

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儘快進行或完成某些動作或事件的態度,會干擾你許許多多的行動或活動

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儘快進行或完成某些動作或事件的態度,會干擾你許許多多的行動或活動,有些甚至是很重要的活動。例如,人們在做愛時不給自己充裕的時間,不管你做愛的時間是否可以維持到一個半小時,只要你是以很急迫,「非得現在」的心態來進行,就會產生問題。不僅是性生活,人們大多數的活動都是以這種錯誤的心態來進行。因此,人們想在有限的時間內勉強自己,超越能力的極限,然後卻由於辦不到或做不好,人們開始覺得很自卑,不知如何適應,於是去找心理分析師。因此,當你在進行動作時,請你讓時間稍微延長一下下,讓你的時間走慢一點,你將會看見你的進步神速。真可惜時間無法暫停,就算是一兩秒也好。

學習必需是愉悅的一件事

只有當你在學習時感覺愉悅,進行動作時感覺開心,原本做不到的動作才有可能變成是做得到的。如果你做動作時的感覺不愉悅,你就算在學會了之後也不會想去做它,你絕不會再做它。身體在不覺得舒適的狀況下將怎麼也學不會,並且會拒絕接受它所學習到的一切。例如,要你學習將香煙放到你的眼睛,你將怎麼也學不會,你也不會喜歡這樣的學習;或是坐在一隻針頭往上的圖釘上。然而,你要是真的學會的話,你就真得是瘋了,另外,你自己活該!

每個人都有他獨特使用身體的姿態

每個人都有他獨特使用身體的姿態,也因此,你從很遠的地方就可以認出某人,那是因為你看到,他的一隻腳與一邊的髖關節在進行動作時是不一樣的。你可以從他肩膀和手擺動的方式看出來,於是你知道,啊!他是我爸或某某人。正是因為每個人身體兩邊有著不一致的特殊移動方式,所以你才知道,啊!那個走路像鴨子一樣一搖一擺的人正是我的愛人。
因此,當你想要解決身體種種的問題時,你必需要能了解,什麼是你使用身體的習慣,例如,你是慣性向左扭曲,還是向右扭曲。當你能覺察到時,「費登奎斯功能整合」個案教學就可以教你如何依身體的結構,解除扭曲,釋放緊繃,因而解決身體的不適。

強迫性行為之2

當你在使用自己的身體時,你一定會感覺有一些「限制」,讓你在使用時感覺不輕易,或動作進行時覺得哪裡不順。這「限制」的感覺是你忽視自己舒適感的一種強迫性行為。這是很多人一輩子的一個問題,在這種狀況時,你學習任何東西的動機不是因為你覺得享受、愉悅或舒服,或是讓你感覺很好,而是因為你「不得不」。當你不得不做時,你就只是做,不管你所使用的方式對你自己好或不好,或是有沒有傷害到自己。也因此,就某種程度上,大多數人都是以傷害自己的方式在使用自己。

什麼是強迫性的行為習慣 之1

當你想做一件事,或不想做一件事,你的內心會有很大的衝突和抗拒感。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當你對一個人說:「親愛的」這句話時,你的內心並不想說,或覺得自己是在說謊,縱使你可以表演的很完美,讓別人完全看不出來你內心的真實感受。但這還是一個強迫性的行為,因為你在說這句話的同時,你的內心知道你是在勉強自己的。也就是,縱做你不想說,但你還是說了。

強迫性的行為習慣最主要是源自個人早期的生命經驗,以及經驗發生當時所形成的想法。

由於人類的活動是透過所學習的行為所組成,因此,相對於強迫性的行為習慣,另一種行為的型態我們稱之為「有能力的活動」(potent activity)。這種行為的型態你可以在成熟的人身上看到。從小嬰兒到漸漸長大的過程中,隨著對肌肉進行隨意控制能力的提高,我們漸漸學習可以依賴自己,並決定,為了不盲目的跟從習慣性的經驗模式,我們時時面臨必需作決定或選擇的狀態。習慣性的行為習慣是你覺的比較熟悉和便利的方式,但你的代價是常常在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但卻又不開心。因此,你必需決定你願意放棄多少的快樂(快感),以及願意面對多少的不快樂(不舒服),來進行「有能力的活動」。換向話說,你慢慢開始為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

依此定義來看,一個不成熟的人,他會採取被動式抗拒的行為,表面上會想反抗(會想說不要),但最後總是會妥協。這就是強迫性的行為習慣。

那你能怎麼辦呢?

我們剛剛有提到「由於人類的活動是透過所學習的行為所組成」,也由於「隨著對肌肉進行隨意控制能力的提高,我們漸漸學習可以依賴自己」。由此可知,一個人的強迫性的行為習慣在於他在發展對肌肉進行隨意控制能力的過程中受到干擾,因而形成。因此,只要透過「費登奎斯-動中覺察」的過程,你將可以重新拾回你自己對肌肉的隨意控制能力,漸漸的,你就可以放掉你的強迫性的行為習慣(不用吃藥,也不用掙扎),邁向一個心態和行為都更成熟的人。

什麼是強迫性的行為習慣 之2 (待續)

為什麼你在進行某些動作時會覺得難以進行和不舒服

這是因為你在進行一個動作時,組織和運作的方式不良。這是什麼意思 ?
什麼是組織不良,它所指的是「肌肉骨骼系統的組織能力」。

何謂「肌肉骨骼系統的組織能力」,它是指小塊和大塊肌肉的收縮(肌肉進行收縮我們才能進行動作)程度必需是一致的,也就是,當你的動作進行起來很輕易與很輕巧時,它住表你整個人的身體所進行的收縮是一致的。我們無法測量動作,我們只能夠測量出一個動作組織不良的狀況。因此,這說明了,當你在動作進行時,你使用身體的方式不良時,你會感覺動作難以進行、不舒服。

因此,想要增加你進行動作的能力和品質,你必需增強肌肉骨骼系統的組織能力。

這也正是「費登奎斯」和其它的方式,如瑜珈、氣功或健身操,其中一個不一樣的地方。你在做了費登奎斯的動作之後,只要很簡單的一些動作,完全不用費力和勉強自己,在很短的時間內,你覺得整個人的身體變得很輕與很輕鬆,彷彿在渡假的感受。這代表你進行動作的能力獲得改善與提昇,你組織和使用身體的方式更有效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