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什麼是強迫性的行為

什麼是強迫性的行為習慣 之1

當你想做一件事,或不想做一件事,你的內心會有很大的衝突和抗拒感。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當你對一個人說:「親愛的」這句話時,你的內心並不想說,或覺得自己是在說謊,縱使你可以表演的很完美,讓別人完全看不出來你內心的真實感受。但這還是一個強迫性的行為,因為你在說這句話的同時,你的內心知道你是在勉強自己的。也就是,縱做你不想說,但你還是說了。

強迫性的行為習慣最主要是源自個人早期的生命經驗,以及經驗發生當時所形成的想法。

由於人類的活動是透過所學習的行為所組成,因此,相對於強迫性的行為習慣,另一種行為的型態我們稱之為「有能力的活動」(potent activity)。這種行為的型態你可以在成熟的人身上看到。從小嬰兒到漸漸長大的過程中,隨著對肌肉進行隨意控制能力的提高,我們漸漸學習可以依賴自己,並決定,為了不盲目的跟從習慣性的經驗模式,我們時時面臨必需作決定或選擇的狀態。習慣性的行為習慣是你覺的比較熟悉和便利的方式,但你的代價是常常在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但卻又不開心。因此,你必需決定你願意放棄多少的快樂(快感),以及願意面對多少的不快樂(不舒服),來進行「有能力的活動」。換向話說,你慢慢開始為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

依此定義來看,一個不成熟的人,他會採取被動式抗拒的行為,表面上會想反抗(會想說不要),但最後總是會妥協。這就是強迫性的行為習慣。

那你能怎麼辦呢?

我們剛剛有提到「由於人類的活動是透過所學習的行為所組成」,也由於「隨著對肌肉進行隨意控制能力的提高,我們漸漸學習可以依賴自己」。由此可知,一個人的強迫性的行為習慣在於他在發展對肌肉進行隨意控制能力的過程中受到干擾,因而形成。因此,只要透過「費登奎斯-動中覺察」的過程,你將可以重新拾回你自己對肌肉的隨意控制能力,漸漸的,你就可以放掉你的強迫性的行為習慣(不用吃藥,也不用掙扎),邁向一個心態和行為都更成熟的人。

什麼是強迫性的行為習慣 之2 (待續)

Elysia -3 我漸漸可以信賴自己,表達自己,更弄清楚自己的意圖

(2013/11/14)

Elysia 寫 :

針對 Sashya「什麼是強迫性的行為習慣」文章 , 所提到「由於人類的活動是透過所學習的行為所組成」,也由於「隨著對肌肉進行隨意控制能力的提高,我們漸漸可以依賴自己」,以及「當你在進行動作時,你使用身體的方式不良時,你會感覺動作難以進行和不舒服」

相信自己才是成熟個體的能力。

在我小時候,因為身體的存活,照顧和學習需要仰賴父母或權威,可是我畢竟是個獨立的個體,所以想做的事情會被否決時,我學會了陽奉陰違。這本來是一個很方便的手段,但日子久了,所失去的就是溝通和表達的能力—我不知道怎麼去告訴別人我內心真正在想什麼,也沒有勇氣對別人說實話。

說話也是動作的一部分,這種「感覺動作難以進行」–說不出口的感覺讓我有一種憤恨到快瘋掉的不舒服,到最後我也沒有勇氣去做我想做的事情,這是我對自己感覺最糟的一部份。

跟莎夏學習「費登奎斯」個案 1 年多,由於「隨著對肌肉進行隨意控制能力的提高,我漸漸可以信賴自己」。因為信賴自己所以漸漸能夠去表達自己,並弄清楚自己的意圖在哪裡。現在我越來越喜歡自己,這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